北京观察》中美关税大战Part 2开打,到底谁才是受害者?
美国总统川普在农历春节前夕向北京喊话:将会在2月1日正式对华增加关税;在2月4日宣布的最终措施中包括“对中国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征收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皮卡货车和大排气量汽车征收10%关税”。虽然是在春节假期,中国政府多部门也在第一时间密集回应了川普的“新关税措施”的反制措施。
相较于川普第一任期对华关税战的措施,在第二任期内他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与中国的斡旋变得越来越敏锐。
川普先前宣布了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最新关税政策,其中包括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以及暂停对低于800美元低价值货物免税条款。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川普又签署新的行政命令,暂停并延后实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措施。
一些中国官方学者在社群媒体上认为“项公舞剑意在沛公,加墨的关税措施只是对中国贸易战的一种掩饰” 。
在先前《风传媒》的报导中提到,一些海外中国财经学者曾断言“川普对华新关税战的做法不仅影响中国自身,也将影响欧洲和全世界”。
首当其冲的就是占中国外贸总额中最大比例的服饰业,一些来自江浙一带的出口服装公司开始选择将产业链迁至海外或寻求与监狱合作,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小因为关税带来的成本与利润压缩,增加销售利润所带来的成长空间。
由关税战引发的相互制裁措施,也曾在中国社群媒体上引起“反美浪潮”。
关税新政棒打北京两国已经吸取先前的教训
虽然北京当局在去年川普竞选前夕,透过其决策团队做足了各种准备,但是对于“关税之争”却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包括川普这届政府提名的鹰派对华官员,对于中共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麻烦。尽管如此,中国外交部采取对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对25种稀有金属产品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将CK等品牌的母公司PVH和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做法,来回应川普的关税措施,以此减缓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此外,中国也透过世贸组织发起对美国的诉讼,这样一连串的做法在一些中国民众看来,“第二季关税大战”的中美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魔幻。
在川普对华新关税措施生效后,中国商务部立刻扩大关键矿产出口限制,商务部表示“此举是维护国家安全”,因为金融安全也是中共国安机关较为严重关注的领域之一。
农历春节前夕中国党媒和官媒纷纷开启对美示好的所谓“新篇章”,延续43年的央视春晚上将美国元素的引入,也让许多中国公众看来这样的“蜜月期”未免过得也太快。北京官场观察学者郭军在受访时表示,川普关税新政旨在保护美国产品的销售,将利益最大化扩展至所有的美国本土企业,看似是贸易保护主义,实则是对中共变相推动产业革新。郭军表示,虽然中共持续增加对美出口产品,美国民众也因此受到实惠,但对川普竞选时的承诺不利,所以上任之后立刻发起关税战。另外,郭军也认为,川普执意将关税战作为第二任期送给中共的礼物,本身也符合其“商业治国”的思维。
郭军也表示,对于川普的商业思维,中共高层不是没有做好准备只是希望能够减缓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目前看来这样的愿景似乎不再存在。
根据彭博经济研究的估计,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量减少40%,同时将对中国GDP造成下降0.9%的风险。
不过,由于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十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通膨与通膨与通货紧缩并行的问题。
虽然近几个月以来,中国政府透过各种经济刺激方式来振兴低迷的经济,但随着关税战的力度,中国将进一步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前美国驻华大使:“投资回美国”是川普关税新政真正的内涵
对于郭军的说法,身为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国前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在华府一场私人分享会上,将川普策略归纳为“投资回美国”。他认为,川普的目标始终是透过加强美国经济自主性,吸引投资回流美国,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美国再次强大”。
布兰斯塔德也表示,川普并非有意与邻国或盟友为敌,而是将此作为实现美国利益的手段。在针对与中国的关系,他指出“川普的目标是恢复健康的双边关系,寻求双赢的机会,推动公平互利的贸易”。
另外,布兰斯塔德也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的做法表示,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许多中国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墨西哥,并利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关税优惠政策,试图绕过美中关税壁垒。
他认为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的投资可能是个错误,因为川普真的会对墨西哥征收高额关税,此外墨西哥的毒品卡特尔问题也值得关注。
同时,他也建议中国投资者应该考虑直接在美国投资,就像现在的EB-5投资者一样,川普政府将为外国投资提供低税率和更少的监管。
川普关税新政:对美国工业基础有利,会打击中国产业政策调整
旅居义大利的中国财经专业人士刘成昆受访时表示,川普关税新政对美国工业基础有利发展。他认为,由于中国低成本的人工,像富士康这样代加工厂,一些美国企业将产业链转移到中国,对于本土产业会造成一定影响。
刘成昆也认为,虽然中国在赚取大量外汇之后,并没有太多用于民生。在他看来,川普关税新政也是对中国人权议题的打击,促使北京得以正视本国人权问题。
川习通话会立刻达成?白宫给答案,但中国民众不买帐
白宫发言人卡洛琳·莱维特周一(2月3日)表示,川普将在未来几天内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通话。外界预测,川习通话不太会延续先前拜登政府的模式,尤其是川普提名的鹰派内阁成员,对中共是沟通的障碍。
另根据《华尔街日报》先前的报道,中方的初步提议将聚焦于恢复在2020年初与川普第一届政府签署但未落实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协议要求,中国在两年内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量增加2,000亿美元。但有些分析家并不看好川普会将这项协议的生效,毕竟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民众则在社群媒体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位来自河北雄安新区的民众写道:“胡萝卜加大棒,到底中美关系该怎么发展,弄得跟过家家一样,忽东忽西”;另外一位来自浙江台州的民众写道“我自己的厂子就是做外贸的,就算这两个老头对话了,能帮助我们的订单增加?能帮助我解决工人的工资?能减少各种检查和各种罚款?我觉得都是在演戏!”(相关报导:北京观察》机器人扭秧歌,美国元素进春晚─直接对美示好?|更多文章)
尽管川普在关税新政中没有明确列出具体针对哪些特定外贸企业,但都引发不少中国外贸从业人员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