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药改英雄变贪官?中纪委揭长春疫苗案黑幕,毕井泉落马成“背锅侠”
曾经被誉为“官场改革者”的毕井泉因2018年长春长生被发现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引咎辞职,如今也被中纪委宣布落马。
曾经医药界乱象横生,却流传一句“人人都爱毕井泉”
现年70岁的毕井泉仕途经历并不复杂。他曾在老家黑龙江当过知青,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3月,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虽后进入中央部委,从国家计委到国家发改委,2008年3月晋升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并在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身边,直到2013年又在已故前中国总理李强身边工作。2020年增补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对于毕井泉的描述中,用到一个“引咎辞职”,在中共官场的上看来,这样并不是将其免职,而是认为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调任到其他地方继续适用。
另外,2018年毕井泉在执掌原大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时,中国医药界正在处于一种极其混乱的局面,药品监管码流失、追溯码无法匹配、假药横行、进口药却限制进口。曾经当年大陆很火的一部由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也深刻描绘了当时中国医药界不堪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毕井泉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作为改革者之一,中国从2015年开始,对境内药监系统开始了重大改革,仿制药领域的一致性评价全面开启。其中,创新药的审评审批速度不断加快,不少进口药品在中国上市的时间差从过去的几年缩短到几个月。
此外,毕井泉对医药界的改革可谓是如同“风暴”。例如2015年7月,原大陆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资料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掀起临床药物试验资料的打假风暴,被医药圈称为“7.22惨案”;2015年8月,大陆《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这份被称为“44号文”的档重新定义了新药和仿制药,提高了审评门槛。
毕井泉的转捩点源于“长春劣质疫苗案”
曾经轰动两岸的东北长春长生劣质疫苗案,致使25支劣质疫苗流向市场。当时,毕井泉作为该领域主要责任官员,开启了追责式的调查。该事件共有七名省部级官员被问责:时任吉林省副省长金育辉(分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被免职; 时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晋修被责令辞职(曾任吉林省副省长,分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时任长春市长刘长龙被引咎辞职; 时任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姜治莹(曾任长春市市长)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焦红作出深刻检查;对于疫苗负有监管责任的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桢被立案调查,后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执行有期徒刑16年。
秒变“背锅侠”的毕井泉,将对官场带来极大影响
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此举无疑会给现在中共医疗界的官员带来不小的冲击,对此,旅澳中国政经学者司令表示“毕井泉作为‘前辈’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导的官场反腐风暴下,不少该领域的官员都会感到自危”。
司令还表示,这波反腐未必能给官员造成一种好的印象。以反腐之名查处,会导致该行业的官员的政治关系发生巨变,拉低实际工作效率,揣摩上级意图成为主流,从未导致更多政策实施难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京会见丹纳赫集团执行副总裁、Cytiva思拓凡首席执行官Chris Riley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