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川普通电话,川普发文称道这个通话“非常成功”、“为两国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成果”,表象看川习通话后是双方有共识、关系可望走向和缓,实情则是还是鸡同鸭讲、两国短暂歇息停手后还是要再开战。
因为,即使有互邀对方访问这幕戏码,但中美关系绕不过已定型的结构因素,双方不会有真正的和缓,中国留学生赴美也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光景。
川普4月初公布对等关税,中国被课34%的对等关税,中国旋即祭出相应的报复,之后双方螺旋式报复到关税达成号称“无法贸易”的100%以上;5月中美高层官员带在瑞士日内瓦会面,达成协议而取消大部分“对等关税”,基本上是两国让经贸关系回到对等关税公布前的状态,后续要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
但之后双方再次陷入僵局,川普抱怨习近平“非常强硬、难以达成协议”,美国财长贝森特承认谈判“停滞”、需要两国元首通话解决,因此才会有这次的通话。
虽然事后川普再次展现他那夸大又自夸性的乐观说法,说此通话非常成功、带来积极成果,“关于稀土产品的复杂性,不应再有任何疑问”等,但仔细看则未必。
日内瓦协议后两国谈判停滞的原因,以中国而言,当然是美国在协议达成的隔天就宣布禁止各国使用华为AI晶片,理由是美国“想当然耳”认为华为AI晶片含有美国技术;本周又宣布禁止美国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体商向中国集团提供服务,撇开此禁令对中国科技业实质影响大小不谈,禁令本身就代表美国再加大对中科技战的力度,更是百分之百不友好的表现。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国务卿直白说要“大力吊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就更显敌对了。
这就是中国卡住稀土出口美国的原因,对中国而言,这可能是少数能立即见效又有力的让美国“有痛感”的手段,需要用稀土的产业(如汽车)会因此被迫停工,川普要跟习通话,稀土禁令带来的迫切性是主因。
通话后问题解决了吗?川普含糊其词、不提供任何细节的说得好像问题解决,但习近平在通话中对川普表示,要美国实事求是地看待取得的进展,“撤销对中国实施的消极举措”,话里意思其实是指责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与禁令;川普说“欢迎中国留学生”,但对华为AI晶片、EDA出口的禁令呢?
中国是很务实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美国没有一点“表示”是不可能让中国解除稀土出口美国的限制;甚至即使美国有回应、放宽科技战的制裁与限制,中国还是会管制稀土出口,因为在贸易战、科技战中,这是中国对美国最有效的回击手法,绝无可能放弃这项武器;欧美虽然想从其它来源替补,但需要数年时间且难度不低。
因此,通话后的和缓表象下是美国稀土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科技“卡脖子”情况也依然,顶多只能说这是一个“短暂又脆弱的和平”。
从中美两国方情势看,两国的持续竞争甚至对抗,早已形成一个固定又坚实的结构,纵然可能因双方高层或官员的接触、谈判,而有和缓迹象,但也只能是短暂的和缓,因为两国的竞争与对抗结构就是摆在那。
这从这10年来中美关系的走势看非常清楚:在中美两国元首访问(川普曾经访中)、或是元首会面、或只是元首通话之后,两国关系都可得到一点和缓、回暖,或是从坠落谷底拉回来,但拉长时间看,中美的关系是一路下滑,美国对中国的各种制裁、管制越来越多、实体清单名单越拉越长,无论是川普或是拜登当总统,情况都一样,中国方面回击力道与项目也持续加大。
这个结构一日不变,中美关系就永远是脆弱、易生事端的,也不会有“云开月明”的时候;那些凭着川普兴头上一句“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学习”,就以为此后云开月明的人,是过于乐观了。外界终究甚至很快就会再看到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设限增加、排斥更强。
对台湾而言,除了关切中美贸易战后续对台湾经贸的影响外,更重要且关键、甚至“致命”的是川普的访问中国行程。川习通话时,习邀川普访中,让川普在发文中高兴的宣布并表示接受。虽然未来两国关系发展如过于负面,是否影响访问尚属未知,但如果川普访中成行,对台湾的影响如何,则是更让人关切又忧心的议题,请正全力埋首于大罢免的赖政府,“偶尔”也要探出头关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