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第2季经济成长率5.2%,优于外界预期,但对下半年经济表示大部份专家都不看好,主因在关税战,这也会是影响中国下半年经济的关键所在,不过对其影响则不必过于悲观。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毛额总值人民币66兆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5.3%,实质成长率较去年成长5.2%;按季别看,第1季年增5.4%、第2季年增5.2%。这个成长率虽然比第1季低,不过优于外界预期的5-5.1%的成长率。
至于下半年的经济表现,则无一例外全部不看好,预测都比上半年低,例如瑞银虽然把对中国今年的经济成长率预测值,由原先的4%上修为4.7%,但下半年的预测则都低:预测第3季放缓至4.7%、第4季则更会低于4%。而看低成长的理由也都甚明:川普关税战搅乱全球经贸,中国算是首当其冲。
从上任初就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提高关税,到4月2日更以“对等关税”之名义,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祭高关税,川普的关税战不仅深深的影响着各国与全球的经贸,甚至连许多经济数据,都因此受扭曲、难以反应真实的经济表现、更无法作为经济趋势的预测依据。
例如,面对川普的高关税,所有厂商与消费者都会有不同的策略因应;企业与商家如果预测未来关税要大幅提高、进而价格可能上涨,出口商一定会提早出货、消费者会提早购买;而在高关税时期,如果预期关税会调低,则是出口商会延后出货、消费者放慢购买。
这个影响会在下半年时显露其影响,至于影响的方向是正是负,其实尚在未知之数,主要视中美关税与贸易谈判结果而定。大部份看淡下半年经济表现者,显然都预期谈判结果不是太好,如果美国最后对中国课80%的高关税,一定会再次冲击中国的出口与经济。
不过,实际的情况与影响远比单纯谈美国对中国课多高的关税更为复杂,因为这必须放在整个全球环境下比较与讨论才有意义。
中美在4月对等关税公布后,你来我往的彼此报复,最后把关税拉高到“无法贸易”的100%以上,经过日内瓦和伦敦的谈判后才恢复到对等关税前的状态,目前的情况是:美国对中国课的关税为55%,这部份包含:10%基础关税、20%芬太尼关税、川普1.0时代课的25%关税,中国则对美国课10%关税。
基于川普的善变与情绪,外界很难预测中美关税谈判结果的可能,但从川普一直要访问中国、实现“川习会”,中美也正在安排此事来看,只要川普要让访中与川习会成功,就不太可能让中美关税谈判破局、进而对中国课以较现行55%更高的关税。
而众所皆知的是:美国最终对各国课关税的高低,大部份时候是没什么大道理与依据可言,往往可系于川普的一念之间、甚至其好恶就决定税率:例如越南原本谈了10%关税,川普一念之间调到20%;原本巴西只要10%关税,巴西总统鲁拉出言得罪川普,结果巴西即使对美国是贸易逆差(美国赚更多的巴西贸易财),结果还是骤然被调高为50%的超高关税。
有道理吗?完全没有。因此,认定中国最后会被美国课高关税的看法,可以先持保留态度。
此外,即使最终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出炉定案,其影响多大也要视“其它因素”而定,一个是美国对其它主要贸易国最终税率。如果美对中课30%关税,对欧盟、日、加、墨、东协国家等也课30%,则其影响就小,因为当主要国家都被课30%左右的关税时,大家的影响与立足点就一样。但如果对中课关税远高于其它主要贸易国,无论是贸易或是投资的替代效果就会出现,影响就大。甚至从川普1.0时代对中国所课的25%关税实际影响已经“钝化”来看,即使承受50-55%的税率,对中国的影响也只是与欧盟等的30%相当。白话文讲就是中国现在承受关税战的能力比其它经济体高出25%。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情势的好坏。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中国出口美国占整体出口的比例已经从当时19%左右降到14%多,算是明显降低;相对的是出口其它国家的金额与占比就提高。今年中美再陷更严酷的贸易战后,中国企业更积极的拓展美国之外的其它市场以分散风险。
正面看,中国降低与分散来自美国的风险,未来在地缘政治角力中更不易受制于美国;负面看,中国对其它国家出口增加、却未相应进口其它国家更多商品,虽然顺差增加却引起其它国家的反弹、排斥,处理不当可能引来更多贸易战与保护主义。因此中国贸易移转对中国经济的最终效果,就要受此正负影响的牵动。
除了难以预测与掌握的外在情势,内部的房市何时走出低迷、财政政策支持的强弱、民间消费信心的起伏,都会影响中国经济表现。不过综合而言,外在的中美谈判发展会是能在短期即更快速又明显影响经济表现的因素,要解析中国经济就盯紧中美关税谈判吧,而对此则不必过于悲观,因为4月两国急剧拉高破百的关税战已划出其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