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强制雇主繳納社保 中国年輕人失業大潮將來襲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一个“优先保障老年人,弱化中年人、淡化年轻人”的地步,一些中国年轻人在看到未来这些社保资金很难用到自己身上时,便主动放弃缴纳,这样让本就见底的中国社保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中国将于下月起强制雇主给劳动者缴纳社保,包括除大型公司外,像一些小型个体经营者也要给其雇员提供保障,此举却引发失业大潮的担忧。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一个“优先保障老年人,弱化中年人、淡化年轻人”的地步,一些中国年轻人在看到未来这些社保资金很难用到自己身上时,便主动放弃缴纳,这样让本就见底的中国社保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中国大陆与台湾在针对劳动者的保护上有着天壤之别,一些中国中小企业不太愿意给雇员提供劳动保障,甚至有些公司在招聘时要求劳动者“自愿放弃保障权益”。但是从中国最高法院发布的文件显示,9月起,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
强制缴纳社保究竟是利“打工者还是老板”?
“社保”在中国的含义是比较广泛的,在此前的报导中也提到过中国社保的基本类型,即“养老、失业、职工医疗、工伤、生育和房屋公共积金”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五险一金”。对于那些自由职业者来说,只有一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该医疗保险与那些有工作的人相比,在门诊、住院上的报销比例均比职工的低很多。其次,针对自由职业者的养老保险还有“灵活就业保险”,这是自由职业者自行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过这部分的缴纳金额在逐年上涨,民众负担更重。
九月一日的起新规将对一些中小企业带来严重冲击。这些小型企业包含个体经营者,自己本身都没有缴纳社保,加上雇佣者也不太重视这方面的规定,不强制缴纳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过,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逐渐低迷,九月的新规势必将形成新一波失业大潮。
在新规公布后,一些长期带来薪资诉讼案件的中国律师们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新规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说,只能加重企业的用人成本,企业能够应对的办法就是缩小业务规模、裁员或者变为非正式工。
此外,这也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的用工通胀,不少失业的中国人会选择通过送外卖来养活自己。
澳洲中国政经学者司令表示,“这样的现象就承认了外界长久以来的一个担忧,中国的社保基金池子真得快要灯尽油干。”司令表示,“为了给社保资金池子输血,必须开源节流。开源,就是扩大资金来源,强制参保。”
一些受访的中国读者也提到自己公司所在的写字楼里已经开始出现裁员的动作。记者在小红书上联系到两位来自上海和北京的白领,都纷纷表示,公司正在协商是否将现有岗位外包出去。另外一位来自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张先生对此表示,目前暂未收到针对新规出台后的调整,但是企业在招聘时要注意用工成本。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的所有保障都必须是自己在工作期间缴纳相关费用,而政府参与的角色只是一个“协助”角色而非是“兜底”的角色。这也是为何中国不像西方社会那样,政府会出资占财政比例超1%的基础公共基金进行兜底保障。有关中国是否调整现有的社会救济财政出资比例的问题已经讨论多年,却无任何结果。
(相关报导: 北京观察》中国工人“抢”别国饭碗?中国官媒揭企业未缴社保问题 | 更多文章 )
在受访的多位民众和学者看来,接下来强制缴纳社保只能加剧雇主变相的逃避缴纳,包括直到现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的2024年的社保基数依旧未公布,这似乎也与此次新规出台有直接的关系。
劳务派遣能否终结,各方反应不一
在中国职场上还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劳务派遣制度,即“用人不用工,用工不用人”,劳务派遣的雇佣关系只限于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工间的存续,等于是雇主透过劳务派遣公司“购买了一个劳动力”,即商品化。与之相关的就是“劳务外包”该用工方式只限于“为工作项目提供保障,而非特定岗位”。这些都是存在于当前中国少数雇主不愿意提供缴纳社保的一种重灾区,很多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小公司,在劳动保障上的意识几乎不存在,甚至即便是劳动者将其告到当地人社局,最终的裁决也是给补偿款开除离职。
正是中国用工系统的不稳定给许多年轻人包括一些中年人带来担忧,而对于中国社会还存在的一个特点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是,政策是好的,到地方执行也是问题重重。
一位来自江苏苏州的白领陈先生在受访时表示“劳务派遣制度将很难终结,甚至会出现越来越多帮助人规避缴社保的机构和相关服务,尤其是低水平发展地区。”
陈先生表示“这次闹上热搜是员工签协议不缴社保公司判赔,可见不只是公司,更多是很多劳动者自己都不想要缴社保。社保资金亏空,劳动者(尤其是底层劳动者)口袋更亏空”。
从侧面看,中国在增长消费的同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续接稳定的保障制度,从而使得民众对于未来收入预期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