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川普(Donald Trump)政府陆续以通知函的方式公布新关税,在目前已揭晓的两波名单中,台湾均不在榜上,引起众多揣测。台湾政府表示,与美方谈判持续推进中,已有凝聚共识,洽约下一轮的实体谈判。究竟该乐观以对,还是严阵以待,社会只能以“开盲盒”的心态坐等结果,福祸难料。
台美谈判引人遐想,台湾是只待宰肥羊?
事实上,在90天关税大限届临之前,《彭博新闻》曾透露,台湾名列第一轮有望达成协议的名单之中。结果“事与愿违”,台湾命运仍在川普政府的刀俎上,赖清德政府又公布一张深夜召开视讯会议的照片,除了府院高层之外,清一色为国安相关官员,却不见理应出现的财经部会首长,还意外曝光国安局长蔡明彦人在美国,更让台美之间的“谈判”,披上一层引人遐想的外衣。
若以川普名为“对等关税”实为“惩罚关税”的政策思路来看,日本、韩国均以25%的关税,成为首批“收件人”,而体量更小、但对美贸易顺差更大的台湾,至今仍未揭晓,光是这一点即已不合理。可以预想的是,台湾将领到的通知函,不是大好就是大坏,但两者对台湾而言皆非好消息,此乃我方谈判策略种下的必然结局,尚且还有令人期待的空间,恐怕是舆论带风向制造出来的“粉红泡泡”想像。
台湾对美国贸易顺差在短期内急速攀升,本身就是美国政府推动对华脱钩、去风险的政策结果。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民进党政府为了配合美国策略,从而推动“非红供应链”、“民主供应链”等意识形态的产业路线调整,也不至于有今天看到对美的巨额顺差数字。进入实质谈判阶段,民进党政府也没有如同日本石破茂政权展现出来的强势态度,看在川普眼中,台湾也许更像一只百依百顺的待宰肥羊。
误把手段当目的,超前部署沦自失底气?
有位大名鼎鼎“经济国师”,日前对外放话,称台湾没有跟美国翻脸的空间。此言颇有事先打预防针的味道,但更值得众人深思的问题是,台湾何以让自己走进此动弹不得的田地?当4月2日川普口中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降临之后,世人愈发看清关税或许只是其一记大烟雾弹,实则要从其他国家薅出更多的羊毛,因此其中确实存在着不小的谈判空间。川普一再延后“对等关税”的实施日期,已经充分说明了这枚深水炸弹,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意手段。
台湾谈判策略的失误正体现于此,赖政府把川普从竞选期开即展开的各种极限施压,都误以为是其真实目的。就像一个在学校备受霸凌压榨的小跟班,明明已经鼻青脸肿,口袋已被搜刮一空,但面对流氓般的大哥恐吓威胁时,心里却深信只要忍气吞声、百般配合,不只可以免去遭受拳打脚踢的皮肉之苦,还能得到大哥的摸头肯定,在其他同学面前走路有风。
在此心态作祟下,台积电逐渐变质为美积电,抢先“预购”阿拉斯加天然气,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经历“史诗级”升值。除此之外,在“抗中保台”的大旗下,提高国防预算的GDP占比,还成为了赖总统在就职周年时宣扬的“政绩”之一,但无非是顺应川普与美国军火商对台湾索求“保护费”的期望罢了。然而上述种种“超前部署”,无疑是自失底气,一口气把手上的筹码全部梭哈,川普政府非但认为理所当然,还认定台湾可以给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