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民营经济”成中美博弈变数 中国学者:台商应审时度势寻转机
备受外界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4月27日在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相关草案,此前该法案一度在今年中国两会上“难产”引发外界猜测。 近几个月来,中国消费市场有短暂恢复的迹象,这样的回暖态势多是政府层面透过货币政策进行推动。对于民企来说,能否遏制住行政违法现象的发生是所有稳定的营商环境的前提,也是众多投资者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此次《民营经济促进法》在草案提审上增加“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营经济组织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不得向民营经济组织摊派财物;针对同一检查物件的多个检查事项,应当尽可能合并或者纳入跨部门联合检查范围”。
上述内容直指当前地方政府对其他地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民企采取“远洋捕捞”(指跨区域违法执法)的行为,对于那些繁文冗杂的行政程序的简化是否有所帮助,还要看当地具体实施的情况如何? 参阅文章:北京观察》中国2024经济成绩单出炉─2/3省市未达标,消费疲软、通缩犹存
遏制“远洋捕捞” 学者:企业家重视营商的法治环境
鉴于各界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期待,除提振经济外,对于高层向外资喊话中提到的“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具体措施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已突破1.25亿户。这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靠民营经济端稳饭碗,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上发挥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大陆解放军日报社“上观新闻”在一篇报导中称“一些民营企业家曾因地方保护主义痛失专案,法律对公平竞争的强调,正在重塑这种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对普通人来说,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则意味着更稳定的物价、更可持续的社会福利”。
对此,中国民间智库学者、南京大学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燕志华在受访时表示“中国社会对于民营经济的重视,一直都有这种提法,也在实践中有落实,但是每到关键时候,尤其是经济发展步入瓶颈期的时候,民营经济往往成为一个被瞄准的物件,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时候采取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相关报导:北京观察》赖清德上任将满1周年 北京继续对台施压,还是维持现状?|更多文章)
燕志华称,“远洋捕捞仅仅是新的表现而已,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成为重灾区。这实际是因为保护民营经济常常停留在嘴上和政策档中,但是每到一个关键点,不能给与真正的保护。企业家重视的营商环境,是具有确定性的法治环境,口头的承诺常常较为模糊。出台法律,本质上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行为,给与企业家安全感和确定性,希望他们进行安全的投资”。
自从中共二十大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出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艰难局面。 当时中国民间舆论认为,民营经济退场论和离场论将会重现,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地方发展”的旗号对民企巧取豪夺,使众多民营企业家十分寒心。
北京再次推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意图,是希望向外界说明中国的营商法制环境在逐渐改变,也是有意向川普关税政策表明中国的经济反击政策。近一段时间以来,大陆各地政府都在说明外贸企业做好“出口转内销”的策略,以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因素的扩大化。
燕志华在受访时表示,“该法是在川普关税战之前就已经酝酿推出。重视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从法律层面予以保护,是近年来从决策层和学者建言层面一直在推进的事情。”他进一步解释道,“重要原因在于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企业数量。 )的贡献广为人知,其中就业、税收、生产总值等方面,其贡献都超过‘半壁江山’的简单评价。在当下多种因素导致的就业市场疲软的背景下,民营经济被认为还有巨大红利可以释放,由此给各方都带来利好”
学者:中美关税大战背后的变数在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
燕志华在对目前川普对中国关税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谈到,中国和美国的竞争是个长期的过程,北京提出“双回圈”的背后是对于这种长期性的深刻认识,民营经济在国内外市场依然大有可为的空间。从历史的经验看,美国等国家对于中国从“崩溃论”的提法走到“威胁论”,背后的变数在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并真正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 推动和保护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会说明消除美国关税战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会提供有力的长期的支撑。
中美关税大战已经演变为一场综合国力竞争的开始,而经济韧性则是表现在目前中美双方经济发展上谁能够坚持下去的最强信号,从而过“苦日子”也是当前中美两国企业不得不选择的唯一路径,但是对于中国内部的营商环境而言,改变相关策略则有利于经济出现新的发展契机。
对此,燕志华也表示,“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带来的颠覆式的影响,让人们重新关注浙江和杭州对于民营经济持之以恒支援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出台法律为民营经济提供制度保证,其实是跳出了中美竞争的视角,通过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全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中国社会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
看好大陆市场红利还是所谓“统战选票”台商选择至关重要
尽管绿营已经上演了数月的“大罢免”,但是两岸交流的机制从未因此中断。 从近几日两岸台企台商座谈会上能够看出,民众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如何,经济发展如何,能不能再现当年“亚洲四小龙”的雄风,而不是天天对着枯燥的政治口号伤脑筋。
对此,燕志华提到:台商对于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同时,无数台商也在这个经济发展大潮中,获得了红利。在当下中美的关税战带来一个危机的时候,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机遇。 危中有机,化危为机,“危机”二字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隐藏的辩证和转化的智慧。 在此之际,台商审时度势,可能会再次拿到一个极佳的发展“船票”。(相关报导:北京观察》赖清德上任将满1周年 北京继续对台施压,还是维持现状?|更多文章)
由此以来,在面对中国消费市场疲软和外部经济因素不利的情况下,该法案的出台虽处于同一个十字路口,但是这也是应对当前危机的较好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