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再陷“通共”门 川普“投资回报式”办学引发“学术难民”危机说明什么?
由于川普对哈佛大学国际留学生的签证缩紧致使数千名国际留学生面临“退学风波”。这群即将沦为“学术难民”的国际留学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呼吁大家关注川普的决定,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不同的是,自己除被面临取消签证外,还有就是背负“中共间谍、特务”等“大帽子”。这无疑是一场来自哈佛国际学生群体与美国政府的“神仙打架”,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学生们的战斗力远不及美国政府。
川普为自己的决定几乎辩解的称“为何哈佛不说明,他们有将近31%的学生来自外国,而这些国家,有些对美国根本不友好,既不为他们学生的教育出钱,也从未打算这么做。我们想知道那些外国学生是谁,这要求很合理,毕竟我们给了哈佛数以十亿美元的资金。但哈佛一点也不想说清楚。”哈佛大学则响应称,川普政府“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小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通共”风波由何而来?
作为一座世界上的知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从川普去年竞选之初就陷入了一场广泛的“通共”门事件的漩涡。这座著名的学府在过去成为众多中共官员及其子女进修的热门学校之一,连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子女也在这里就读。
一些曾经在哈佛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私下告诉我,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一个“官二代”组成的“省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风波中川普政府称哈佛大学“通共”,即与中共有关联,所涉及之一的就是中共推行多年的“千人计划”。这项被认为是中国政府从2008年起,通过政府资助招聘国外培养的精英科学家的模式备受西方国家情报单位关注。其中,一些科学家被指盗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或在领取美国政府研究资助的情况下没有申报也为中国服务。著名的案件就是“美国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66岁的利伯原为哈佛大学化学和生化系主任,也是研究纳米材料的顶级专家。美国联邦政府在2020年1月逮捕了他,并指控他向美国政府隐瞒其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关系并接受相应报酬的事实。
2023年4月,利伯被判处罚款和2年监督释放。然而在两年时间之后,他在今年4月28日全职加入北京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受聘为清华大学讲座教授。
另外,白宫一名官员23日向路透社表示,哈佛大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共产党利用”,且该校“对中共在校园内进行的骚扰视而不见”。随后,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称,哈佛大学在2020年后,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官员提供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培训。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认为是对维吾尔人采取种族灭绝式的打击,而这个“准军事组织”的团体早在2020年7月被美国政府制裁。
这种鉴于学术和意识形态间的竞争也是相互的。在过去数十年间哈佛大学的尼曼学者计划被认为是培养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记者的培训摇篮,这也被北京视为“美式颜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而在面对过去数十年的所谓“政府管理改革”上,中国依旧没有放弃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比如派遣一些党政干部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不过这种做法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却被悄然制止,这对北京而言是更加强调“制度自信”的时刻了。
哈佛扼杀川普“皇帝梦”输出“美式文革思维”
除此之外,“通共”门的背后也是美国政治势力中麦卡锡主义思想的作怪,一方面在川普第二执政期内,利用人权的弱点攻击中共的事情不太多,导致其幕僚团队在涉及中国的问题时显得不为从容,另外一点,中共长期在海外学术界、科学界的隐蔽统战策略,致使川普政府不得不防备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过,从一些中国官方学者的角度看来,美国校园内的民粹主义势力的抬头也成为川普政府下令缩紧国际留学生签证政策根本。大陆官媒深圳卫视《直新闻》在采访的一位官方评论员称“川普很想享受一把当“皇帝”的滋味,检测一下最具批判精神的大学会不会服从他,但偏偏哈佛大学不买账。其他大学虽然心怀不满,但没有与特朗普硬扛,宣称缩减相关项目,减少留学生人数,以换取特朗普政府“高抬贵手”。”
这位评论员还称“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的打压,从今年1月份就开始了。首先他指责私立大学的“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要求大学采取行动,打击反犹主义。特朗普的政策是美国优先,白人至上,保守思想,反对多元化”。
对此,中国知名“红三代”博主“兔主席”、哈佛毕业生任意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川普政府在整治美国高校,搞文化革命;哈佛自诩有钱有实力,跟特朗普政府硬杠,结果成了“出头鸟”。 哈佛有27%的学生是国际学生,大概7,000人。这个措施是对这所美国名校真正的毁灭性打击——不仅是财务上的,更是学术上的。”
川普“投资回报式”的办学引发中国学术界的讨论
川普这种几乎“投资回报式”的办学方式引发全美各界人士的批评与那些国际留学生的担忧,首当其冲影响的就是中国留学生群体,这类群体目前是哈佛校园里影响最大的。
出于安全考虑,一位来自河南工业大学的退休教授认为“哈佛大学与总统对抗,源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对大学自主的认知,相信哈佛大学会得到美国广大民众特别是精英的支持,最终找到各自的台阶。如果哈佛大学这项权力被限制,哈佛将不再是哈佛。美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灭顶之灾。如此,美国再次伟大的梦想也将成泡影。”
在中国,普通人对于这座学府的门坎可谓是“望洋兴叹”而一些能够来到哈佛就读的学生来说,则是被认为是“佼佼者”。
来自广东省的一名大陆民众表示“哈佛之所以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一是有钱(科研经费足),二是高度自由发挥,现在闹成这样,不管最后如何收场,川普任期内,哈佛甚至包括其他美国大学,怕都很难被留学生列为选项了。至于川普以为的,美国高校为中国培养了人才,过去的确如此,因为以前国家穷,基础差,搞科研都得从牙缝里抠钱,但今天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大陆高校完全有能力培养世界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人才”。
哈佛“退学潮”为香港高校迎来机遇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者们的欢呼雀跃,因为对于北京来说在高校建设上将迎来转机。由于香港国安法的颁布,致使香港部分高校成为美国政府制裁的对象,不少高校因此受到波及。
然而这一次,川普的决定却让这些大学看到新的生机。香港科技大学5月23日下午在脸书上说,“在全球学术格局转变之际向哈佛学生敞开大门”,欢迎在哈佛就读及获哈佛录取的国际学生转学来港。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表示:“多元化的格局是激发创意与进步的基石。我们已准备好迎接哈佛学生加入科大社群,为成就他们在其学术领域的追求,尽力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与生气盎然的学习环境。”
目前,暂未有中国大陆高校对此提出招收哈佛大学的留学生计划。一些受访者表示,因为这些从中国大陆出去的留学生更加深知大陆高校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因而从不会考虑这些计划。
大学应该以法办学,而不是以领导人意志办学
纵观这起“学术难民危机”,当我看到这位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在其社媒上写道“大学应该以法办学,而不是以领导人意志办学。大学领导一定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强大,无所不能,要遵重法律、尊重制度。制度在没有废止和新制度代替的前提下,要执行仍然有效的制度”。
“大学应该让老师感到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