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NG TIAN(田畅)
2025年5月,赖清德担任台湾领导人已满一周年,一个被以自治岛屿著称的地方,如今却成为美中台三方另外一个“战场”。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两岸关系经历了诸多波澜,美台关系日益紧密,北京对台政策也呈现出新特点,而“大罢免运动”更是让台湾内部政治局势变得错综复杂化。从“脱中入北”到“两国论”的转变,民进党的执政策略越发让中国大陆感到不满,但是对于中国大陆自身而言,这样的情况并未是一时这样。从赖清德谈及“对等、尊严”二字已经让中国大陆感到一种深深的挑衅意味。
紧张与试探并存
赖清德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但也伴随着微妙的试探与调整。在上任之初明确表示坚持“维护台湾主权”,“两国论”的概念甚至比李登辉时代还要强烈,这使得两岸官方交流几乎停摆,军事对峙频繁升级。
从世界卫生大会的“擦边外交”到台湾在国际场合积极寻求更多“实质参与”,这些行动无疑触动了中国大陆的底线。对此,大陆方面则不断强化“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力度,军演和各种警告频率明显加剧,试图通过高压手段遏制“台独”势力的冒进。
即便是这样,在民进党执政的八年时间里,擦边外交正在成为两岸较量的新战场。
从另一方面,赖政府并非完全关闭沟通渠道。部分非官方和民间交流依旧存在,这显示出两岸依旧希望在复杂的关系下寻找某种“稳定”的平衡点。只不过,这种试探始终被两岸各自的政治逻辑和国际环境所制约,尚未能突破双方互不信任的根本困境。
加强对台军售与法案支持,政治风险陡增
在赖清德上任后,美台关系进入新的甜蜜期。不仅是加快对台军售,包括先进战机、防空系统和导弹技术的持续供应,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频繁为台湾背书,强化台湾的国际空间。从520前夕,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涉台法案中就不难看出,美台关系似乎更近了一步,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停留在众议院的阶段,最后特朗普能否签字都还是个文号。
与此同时,美国高级官员多次访问台湾,从侧面显示出一种所谓的“政治支持”,并推动台湾加入某些多边经济和安全机制。
就是这种美台关系紧密的背后也蕴藏着极大政治风险。一方面,美台过度军事合作加剧了台海地区的军备竞赛局面,也增加误判和冲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美国在印太地区战略中的定位,使台湾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对台湾的安全和稳定受到更多的外部干扰。
大陆解放军军事演习已经让台湾倍感一种莫名的压力存在,对于中国而言,这样也是在发出某种警告。
同样,赖政府虽然欢迎美国支持,但也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两难:在追求国际支持和维护岛内安全之间,如何权衡来自大陆的对抗与和平共处,是未来执政政策的巨大挑战。
反分裂国家法的快速实施与坚持“和平统一”基调
时常关注两岸新闻的读者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在蔡英文执政期间,大陆军演似乎并没有那么频繁,而换做是赖清德执政时期,这样的局面似乎愈演愈烈,以至于在野党国民党也称“两岸关系恶化,怎么在你这里变得这么快?”
中国大陆已经视赖清德所在的民进党为“台独”政党,这对于未来其民意上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的今天,台湾民众更加关注经济局势发展如何,如果大陆对台的限制增加,民众因为经济议题将变得更加不满。
在军事上,中国已经加大了对台海的常态化巡航和军演力度,展示武力威慑,防止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2025年3月的环岛大规模演习显示了大陆方面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
在去年赖清德上台执政后,数位中国官方学者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对台湾和平是一个选项,武力解决也是一个选项”。
这样的举动很快速的让中国坚定不移的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但是中国大陆仍坚持“和平统一”的总体方针,持续推动“惠台”政策,试图通过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化两岸融合。例如推出两岸合作交流示范区和人才交流项目,试图以“同胞情谊”和“经济利益”作为缓冲,吸引部分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而这部分也是民进党的票仓来源。
在对内政治关系上,中国大陆加大对台湾内部亲中力量的支持,试图通过岛内的政治力量平衡绿营阵营,减少“台独势力”的影响。这种“软硬兼施”的对台策略也体现出中国在现实环境下的灵活应对。
岛内分裂与两岸和平的双重威胁
持续数月的“大罢免”运动引发台湾各界担忧。获得大陆支持的在野党国民党在此次运动中试图借此机会重新争取民众的支持,但是对于国民党来说,增加年轻的血液才是更为关键。
赖政府试图通过这场“大罢免”运动,达到“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这也给国民党一种重塑政治形象的机会。但是这种大规模的政治冲突不仅削弱了赖政府的执政能力,也使台湾内部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紧张,增加了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
大陆方面不会因此在对台态度上得到改变。反而会将此视为台湾“不稳定”的表现,日后可能成为强化对台压力的理由。
中美关系影响下台湾的处境
在中美关税谈判之后,台湾似乎处于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对美关税尚未落实,还遭到来自大陆对其聚甲醛的制裁。作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美国将台湾视为遏制中国大陆崛起的关键棋子,不断加强军事支持和政治背书,激化台海局势紧张。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的交锋促使台湾成为一种“筹码”被随时抛出。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里,对台关系相较于拜登政府时期已经出现明显变化,北京希望从华盛顿那里试图从经济策略上遏制台湾的发展,这很符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的利益,但是基于现实考量,特朗普不敢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十分明确的信号,这也让台湾各界感到失望。
中美关系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台湾的经济和社会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和科技限制可能削弱台湾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政治紧张也影响投资环境和民众信心。对于执政党民进党来说必须在维护安全与促进发展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且任何激烈的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纵观赖清德执政一周年,台湾正处于两岸关系、中美战略竞争格局、和岛内政治的多重压力下。未来如何在维护自身安全、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以及处理复杂的两岸与国际关系中找到平衡,是赖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