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两岸关系逆转急下和中美关税大战如火如荼之际,大陆教育部9日发布“鼓励引导高校学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军入伍”通知引发热议。通知称,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更多青年学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
这样的举动很符合中共高层对于军队现代化的要求之一,就是吸纳更多高素质的兵源以适应未来战场的作战环境。从近来北京对台军演中便可看出,大陆未来在军事科技力量上将会投入更多,这样就需要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加入。
此前在风传媒的报导中提到,大陆当兵入伍除了每月有数字可观的薪水外,如果退伍将会得到不少费用补偿,也有民众对此表示“拿青春换来的很难得可贵”。另外,大陆各地政府也在持续发挥“双拥建设”(即拥护军人和军属),这也符合高层在去年政治局会议上对退伍军人的关怀力度增加,但这些政策在地方执行上却层次不齐。
每年3月和9月都是大陆招兵季,不少地方都是大力度的宣传征兵工作。大陆教育部的通知也指出“充分用好全国征兵网、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差异化宣传。注重宣传实效,畅通入伍“绿色通道”,鼓励引导更多青年学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8月底前完成应届毕业生预定兵工作”。
当兵入伍在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中国大陆也不例外。但是鉴于大陆的特殊环境,当兵被誉为“人生戎马生涯的开始”,尤其是在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紧张的前提下,不少民众认为这是解决就业和维护稳定的出路,也有一些大陆中部省份的民众表示“这也是在扩充兵源”,不过这类说法在大陆社媒上较为少见。
鼓吹两岸战争论 现代化战场是主流
在2023年北京修订的征兵条例中提到了“战时征集”引发海外简中圈的高度关注。不过,从现实来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才是北京所希望的样子,尤其是在无人机、网络资讯领域的人才才是主流。当然,从今年征兵的力度来说,各地报名人数也是陡然增加,仅在北京市一个区的名额也是只有不到100人。
有分析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将征兵作为一部分工作办法,但是更多的是北京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兵源素质逐渐增加,不乏一些00后的加入。
从近来俄乌战争来看,未来的战场斗争主要以高精尖武器为主,冷兵器时代似乎早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