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北京除街面維穩逐一加強外,外界更關注這場被譽為「盛大閱兵式」的政治表演誰會來參加?韓國新當選總統李在明不出席,並考慮由國家禮賓排序第二的國會議長禹元植代替李在明出席。美國總統川普能否參加則是各矚目的焦點。
当然,川普能否参加则是最大亮点,从第二任期开始,美国总统川普就一直考虑访问北京,从今年2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将要出访的声音”却在中美各界间此起彼伏。
据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披露称,川普很可能与习近平在今年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前夕会晤,但是中国民间部分声音指出“今年APEC的时间与阅兵撞在一起,有待川普决定优先去哪个活动”。而党媒《人民日报》则是罕见性的在两天前7月18日以署名“钟声”发表题为《歌唱和平,共同书写中美友好的新故事》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7/18/content_30088661.html
文章发表的背景是“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动7月10日至18日在福州、北京举行。”该活动是目前中共高层在众多中美文化交流的项目中最为推荐的活动,而党媒的刊文则是被解读为川普访华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称“中美双方应排除干扰,为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提供便利,为中美关系行稳致远夯实基础,积聚更多理性和正能量。”文章还提到“美国“飞虎队”同中国军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铸就了两国人民血与火的友谊。”
有中国民间学者形容当前的中美关系属于“分则合、合则分”的局面,对于双方而言,从一轮又一轮的关税战到对人权议题的分歧,再到相关智库出具有关颠覆性分析报告,中美两国始终处于一个关键成长期、政策导向期的格局之中。
川普能否访华取决于华府自身在对中国政策上的做法,而中国能否同意也要看对美策略上的方向性是什么,这似乎是中美之间的矛盾所在。
美国财长贝森特计划9月访华,作为此次中美稀土谈判、关税谈判的关键人物,将与中共高层会晤,是川普后续能否访中的关键。9月是美中贸易战进入第七个月的时间,在川普的第一任期,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在关税战爆发七个多月后的2019年2月访问了北京。
虽然,川普在第二轮全球征税的问题上没有中国的名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安全平稳落地,至于未来的关税后患还要取决于中美之间的会谈效果。
中美两国同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纵观中美过去的民间交往史和官方交往史,在台湾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上时,脱钩断链往往是被动选择,主动对话才是真正解决大国冲突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