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中美关税“持久战”?学者:极端敌对时代未必重演,但风险升高
川普的全球关税策略已经让各国感到十分不满,即便是曾经的“盟友”在国家利益面前都得“亲兄弟明算帐”。川普在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中敦促北京取消上周五(4月4日)宣布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34%报复性关税,并称如果北京政府到周二结束时还不取消,美国将立即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50%的关税。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则疯狂流传着一个用吉卜力风格生成的动画,画面显示川普与美国一众官僚在一台台缝纫机前进行缝纫工作。在这则画面下的评论中不少中国民众称“难道这就是那个号称是工业强国的漂亮国(指美国)?”也有民众对此讽刺的写道“川建国同志努力的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了”。
不少往返于中美两国的华人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曾经被认为是高贵、富丽的华人日子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是,那些长期秉持民族主义观念的人似乎并没有因此特别的欢呼雀跃。相反,这次北京对美的关税政策的“低调宣传”使中国民众得到一个冷静思考期,未来经济预期该是什么样子?
对此中国民间智库、南大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燕志华表示,“对美国的幻想,多年前尤其是川普第一任期间已经幻灭了,不是今天开始的”。
央视自媒体发文自证对美关税政策合理性 引发民众关注
对美国问题第一个发声的就是央视旗下的自媒体帐号“玉渊潭天”,作为官方喉舌的侧翼,从川普第一轮关税政策开始,就已经发挥安抚民间担忧的情绪作用。该帐号在8日晚发文称“滥施关税的伤害,美国自己最心知肚明。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商业组织之一,美国商会正在考虑直接起诉美国政府,阻止其新征收的关税。”
文章引述了两名中国学者话说“从2月1日美国政府开始逆势而动、加征关税之后,中国已经针对美国连续3轮采取了坚决反制措施。3轮下来,一共20多个反制措施。这些反制是被迫的,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以对美关税反制为例,我们先是精准针对美农产品和能源加征关税,而后美方一意孤行,就变成了对美国所有产品加征关税”。
一位来自重庆的民众对此认为“川普的关税威胁本质上是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崛起的延续,但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加剧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中国坚持“奉陪到底”的强硬态度,既是为了捍卫自身利益,也是在向国际社会传递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然而,双方若陷入长期对抗,最终将损害全球经济复苏,甚至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危机。解决之道仍需通过平等对话与规则框架下的协商,而非单边施压”。
对此,燕志华表示“对美反制手段肯定会有一定影响,毕竟高关税政策是一把杀手锏”。他表示“中国这种反制手段,更像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基于对于川普本人、对于川普政府及其决策团队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发出的一种警告,并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一种示范效应,那就是告诉各个国家,屈服是没有出路的,奋起抗争反倒可能带来好的后果,为谈判和博弈找到更好出路。如果中国不对等反抗,在当下美国依然是全球霸主的形势下,各国可能纷纷投降,从而通过一种“忠诚度测试”,中国可能会陷入严重孤立局面,那将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外部形势更显艰难。此时中国给予对等反制,实际是起到了举旗效应,给各国反抗川普关税政策提供鼓励、勇气和底气,起码也是精神支持”。
央视旗下的自媒体帐号“玉渊潭天”的文章中还提到,“反制只是手段,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做的,是捍卫我们的发展权利,是捍卫我们的经济继续企稳向好”。上述观点似乎表明,北京对于川普政府的“关税讹诈”政策并不在乎,因为自从川普第一任期上任前夕和结束后,中国都在对外布局一种新的“贸易网路”即“一带一路政策和金砖国家贸易体系”。包括川普对欧洲盟友的关税政策致使北京希望欧洲从中能明白自己的处境,并借此希望向中国靠拢。
但是,该文章后半段提到一个应对的关键政策是“货币政策”。据观察,这会将是未来对美关税反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加大刺激消费市场的需求度,减少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这样也暗示了中国央行将持续对人民币的贬值出台更多政策。
文章还引述了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的话说“过去八十年,美国承担起全球经济领导者的角色,建立了以信任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联盟,并积极宣导自由开放的商品与服务交流——这个时代已经终结了。这是一个悲剧,但也是全新的现实。不管美国的时代有没有结束,全球化的时代都没有结束”。
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增加,北京也意识到一点未来货币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对股市造成小幅震荡。
中国学者:中美博弈将对中国产生利多影响
不少中国资本市场分析师认为未来中美两国的关税压力将传导到其他领域。事实上,从中国民间舆论来看,很多中国民众开始在近期社交媒体抖音上传播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在著名的论述《论持久战》的讲话画面,暗指北京已经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包括将于美国政府展开一场“持久战”。
从目前来看,川普的关税政策已经使得中国民间对美国的舆论风向发生改变,这样的结果既得利于北京多年来“仇美论”和一些曾经被认为是“舔美”公知的人悄声匿迹的推动。当然,从当前中美两国的关税战中,中国民间似乎不再为“美式民主”感到疯狂,因为从社交媒体抖音上可以看到,美国老百姓的日子因为关税政策变得不再那么精致。
燕志华表示“中美的博弈,对于国内的影响是非常复杂而敏感的。美国已经出现了针对川普政策的抗议,但是中国社会则需要另外分析”。
燕志华提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一旦遭遇外部的巨大压力,反倒会将民心聚集于政府大旗之下,从而有利于同仇敌忾,共同对外。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出现“聚旗效应”,就是战时政府的支持率较高。美国当下抗议现象,源于对等关税政策的荒谬、精英阶层的反对、民主党的抗议、社会的撕裂,以及民众对于经济感受的焦虑。
他还提到:至于中国的公知,实际在此之前已经变得很沉默,因为中国在川普第一任对于中国企业实施极限施压之后,已经激起中国社会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浪潮的兴起,在这种整体的社会心理高压之下,以前舔美公知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很多大V(指舆论网红)已经被迫转入沉默,此次高关税政策又很荒谬,在世界范围内都遭到抗议,他们也没有理由可谈。
他指出,川普的政策,直接影响是中国社会的同仇敌忾,但是后果却需要更多元分析。如果社会经济受到更大影响,百姓生活整体舒适感会下降,由此带来了许多抱怨,这会使得网路上负面和正面情绪爆发的更加强烈,比如“少数腐败和分配不公现象会激起更大舆情”,这给社会治理将带来压力。这也意味着,如何应对川普的政策,对于中国来说,除了有全球价值,更对国内治理,产生影响力。
未来中美关系会不会像目前两岸局势那样重回“极端敌对时代”?
燕志华对此表示“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显然是不一样的。当然两岸关系受到中美关系的极大影响”。
“实际上,赖政府的说法和做法,其逻辑出发点在政治家和时势观察家那里,都是清清楚楚、在桌面明摆着的,因为在目前形势下,赖清德是更为焦虑、更缺乏选择和筹码的一方。他无论是柔化姿态还是强化姿态,对于时势都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强化固有姿态,起码对于固守阵地尚有好处。这也是在大国竞争的时代,其它国家和赖政府无力和无奈的地方,只能被迫成为菜单上的菜,而不可能坐在桌子上。台湾未来的命运,大有可能成为川普的一个交易的筹码”。
至于“极端敌对时代”的说法,他认为是不准确的。对此他分析道“首先,极端敌对时代,只是过去曾经有过的一个时段,但是在今天,可能赖政府会有这种提法或者感受,但是以两岸的历来政策做法,从来都是抱有善意,也寄厚望于台湾,不可能出现“极端敌对”的提法,也不可能有此宣传,至多会对赖政府提出严厉警告。
燕志华表示“至于中美关系,双方都聚焦于经济问题,但是未来走向,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但是考虑到川普执政时间有限,加之美国社会高度撕裂,极端敌对现象应该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