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政治局常委吴邦国逝世享年84岁 “五不搞”政治观点被认为“不过时”
北京—— 中国前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今天凌晨4时36分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逝世,享年84岁。
在中国官方发布的讣告中着重强调,吴邦国在文革期间坚持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并指他在1990年代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新华社发布的讣告并形容,吴邦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今年9月30日晚,中共“十一”招待会在北京举行。当晚除中共前党魁胡锦涛、前总理朱镕基、前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中共元老宋平、罗干未出席外,温家宝、李瑞环、俞正声、栗战书、汪洋等15名前任政治局常委出席。
吴邦国生于1941年7月,安徽肥东人,长期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吴邦国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科技工作党委书记,1985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1991年升任上海市委书记,1994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2003年任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并在2008年连任。
吴邦国是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委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时任中共党魁胡锦涛。中共十八大后,他卸任政治局常委,并在2013年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后退休。
讣告还描述吴邦国1995年接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推动的相关政策,形容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中共提出所谓“五不搞”(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由此引发争议。
一些北京政治学者和官场人士认为,吴的政治观点给中国社会维稳机制奠定了更多的基础,从而使中国法治化进程在胡温时代有所改变,在近几年中,这“五不搞”也充分展现在现有的中国社会治理体系与基础之中。
不过,他的观点在近十年中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官员认为是维持可行性官僚机制的有效办法。
吴的去世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发民众讨论,不过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前政治局常委的存在,相比于去年十一月份去世的中国前总理李克强来说,吴的名气确实小的多。
更多人关心的似乎他与前中共党魁江泽民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吴是“上海帮”的主要人物之一,尤其是那些对中共政治感兴趣的人来说,吴的去世又引发新的对于中共官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