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三中全会:7月15至18日召开 北京谈全面深化改革
备受关注的中共三中全会将于7月15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中共官媒新华社报道说,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27日)会议,会议决定,中共20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报道说,在中共三中全会上将提请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
中共每届三中全会,多聚焦经济及改革开放等政策走向问题。照此惯例,中共20届三中全会理应在2023年9至12月间召开,但直到今年7月才要召开,已较惯例延后了大半年,也是35年来首度在夏季开会。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着重提出“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被认为是与之前多轮政治整风运动息息相关,包括一些特殊部门的人选调换。
此外,喉舌人民日报在26日刊发题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署名《任仲平》(意指《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长文。
文章指出,中共18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文章引述中共党魁2013年在考虑中共18届三中全会议题时表示,要提出《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是难以奏效。
上述问题的提出,被认为是解决当下中国经济疲软态势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回应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经济产能过剩问题给世界消费品市场带来的诸多影响。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日前刊登署名中泽克二(Katsuji Nakazawa)的文章,文章说,在新时代的中国,政治时常优先于经济。
文章指出,当年外界着眼于三中全会公报及相关文件中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主导的领域。
经济政策改革一直是历年三中全会的改革基调,但是迫于中国房地产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和居民收入锐减的情况下,经济政策改革需要多重保障与实施政策。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单单是电动汽车行业,在其他行业皆有存在。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产能过剩对本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一定影响。
文章最后提到,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最新消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军委《关于李尚福问题审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和《关于魏凤和问题审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决定给予李尚福、魏凤和开除党籍处分,并终止二人中共的二十大代表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