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喝4瓶白酒竟酿死亡悲剧!小官巨贪成腐败根源,民众举报多如牛毛
近来,中共官场并不太平。先是之前河北廊坊燕郊镇要求看板统一成绿色,民间戏称“进灵堂”官方则是通报称“形式主义贻害无穷的下场”。紧接着,5月15日,中共常德市纪委办公室公开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此外,当地还曝光了一起9名公职人员违规公款吃喝问题,其中两名正科级干部被免职。此前中共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5名中共官员喝4瓶白酒,1人死亡。
不少中共高官接连被以贪腐为由查处,引发中国官场和民间的震撼。
不止在官场,民间更是举报多如雪花。不少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其拨打中纪委全国巡视组的电话时,提示无人接听或者前往线下反映。据一些已经前往线下方式上访的民众在受访时表示,当时自己前往中纪委巡察组所在的办公地点时,还没到门口就遇到自己当地拦访的干部,但是门口的保安直接嚷道“截访的走开”。
河北石家庄访民李先生在受访时表示,自己因反映烂尾楼问题,已经多次前往当地市政府和住建局反映,都无果,自己也拨打了中纪委第七巡视组的电话(该巡视组进驻河北),无奈人太多了,就只能到石家庄市友谊南大街河北省信访局上访来。另外一位来自邯郸的访民也是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中共两会结束之后,中共办公厅就发布消息称,将从两会之后到7月份展开“八项规定学习活动”,也称“八项规定”。在此前的报导中,曾提到中共高层为整顿官场乱象、解决干部躺平摆烂的问题开展相关学习,民间认为此举是为了巩固基层政权和拉拢民心。
“酒桌文化”成为中共官场乱象根源
中国的酒桌文化向来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场合之一。不少高官为避免被监控选择到隐蔽的包间内喝酒谈事,除有结党营私之嫌外,不少中共干部一直将酒桌文化视为“仕途升迁”的重要推手。虽然中共纪委对此展开过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效果寥寥。甚至一些中共基层官员在纪委巡查的时候依旧“顶风作案”,而中共河南省几名官员饮酒而亡的事情却引发了官场和民间不小的震动。
中共纪委称“3月21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委、县委政法委先后召开‘八项规定’学习会,会后该县五名干部在会后吃饭饮酒,而后出现死亡情形,县委书记并未如实向上级告知,导致事件恶性发酵”。
中共纪委称,这五名干部的事件是“一边参加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一边组织或接受违规宴请,造成严重后果,受到处理完全是咎由自取”。
同时中纪委还提到“自觉同“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作斗争”等等。上述这五名中共干部显然是在午餐时间饮酒造成的问题,不过也有北京官场观察人士表示,此举是对目前党内干部产生一种‘警示’、‘惊醒’的影响。 (相关报导: 北京观察》扬言收购台积电的赵伟国落马 紫光集团扩张路线遭全面清算 | 更多文章 )
北京官场观察人士郭军在受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中共开展的党内整风运动是传递目前需要集中一切力量来应对内外部的风险挑战因素。这其中包含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郭军还提到,官场整治运动向来都不是一段时间内能够充分完成的事情,它是一种贯穿一个特定时期,比如三中全会前后,这样。
不过,中共高层有意对官场开展旋风式的反贪风暴,也是对与目前官民戾气逐渐增加的一种回应,达到安抚民心的目的。
小官巨贪 基层油水可不少
中共纪委网站4月底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外界猜测。中共纪委称“2025年第一季度共接收信访举报83.4万件次,其中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23.1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50.2万件。立案22万件,其中立案省部级干部13人、厅局级干部1037人、县处级干部8285人、乡科级干部2.7万人;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万人。处分18.5万人,其中党纪处分13.9万人、政务处分6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14人,厅局级干部910人,县处级干部7216人,乡科级干部2.3万人,一般干部2.4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13万人”。
小官巨贪正在成为中共官场塌方式腐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共纪委为实施所谓有效控制的方式,推出一款名为“小微权力廉洁监督”的微信小程式,旨在对社区居委会书记、街道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等进行监督,目的是希望群众自发举报其违法违纪线索。不过,这款小程式在使用时候,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作用,时常通过线上举报完毕后,并无任何回应。
这也是为何当前中国民间上访、举报成风的原因之一。
基层微腐败成为中共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障碍,也是当前对于农村地区腐败问题的高发的原因。根据调查显示,大陆农村地区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去界定哪种属于违法、哪种属于不违法,但是碍于农村人情世故,很多问题都变成可有可无的局面。
今年4月20日中共办公厅发布了一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当中提到‘禁止在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发放中侵占、挪用。禁止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擅权妄为、谋取私利。 禁止在乡村建设项目管理中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禁止在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上述内容虽然对村干部作出详细规定,但是实施起来却很难一次性到位。
对于这场官场整治风暴来说,最后谁能受益还要看纪委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