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中共四中全会公布“十五五规划”:边对抗、边生产、边建设,人事震动、冷战思维与经济低迷的改变
中共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大陆方面迅速发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规划报告)。外界眼中,这份报告“关乎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仔细分析更像是“政绩检讨报告”。这份长达数万字的报告也点出中国大陆目前面临社会维稳和国家安全的矛盾,消费低迷和面对科技竞争时来自“美国的霸淩”的现实。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未来五年将是:一边发展生产一边继续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斗争,最后达成报告中所提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这样的表述也预示着中国将改变自己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无疑将给西方政坛带来不小的震动。
党对经济的决定领导: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现实
先前大陆官媒新华社和后续发布的社论能够看出,党对一切的领导成为根本原则,而恰恰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也是被外界认为是改革难以彻底的来源之一。
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到“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对此,中国政治学者、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邱家军在受访中指出,“强调治党是一种思想控制的绝妙工具,也是一把尚方宝剑”。他还提到“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一直强调治党,党就像是一个紧箍咒,党的话必须要听,这样也可以消弭党内不同意见,但若是效果差强人意,就不会强调治党。”
在今年的“十五五”的报告中提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加快实现“高水准科技自主化”被列为首要任务。官方的解读是,未来若是出现中国与西方极端对峙的状态,实体经济的稳固决定对峙的输赢。
在24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还提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这是预估美中贸易摩擦不会停止,所以要从自身产业升级上入手,将保护和扩大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核氢工业、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成为今后首抓的内容,必要时也可以补充来自西方国家制裁时的“救火队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共四中全会的报告对于收入改革所涉极少,这也显示出“未来中国将改变原有的单一供给面结构的论述转而向需求面的改变”。中国知名财经分析博主“宏观边际”表示,“过去都只强调供给面,只说“以供给创造需求”,现在开始重视需求对供给面引领效果,因为产能过剩、内卷化严重,需求跟不上,会反过来制约生产型经济的发展”。
记者会中,大陆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提振消费成为今年中共四中全会中对于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亮点,突破消费低迷被认为是解决现阶段经济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国大陆民众“拼命的存钱不愿意花钱”,民众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还是没有改变。
在科技竞争领域:对美做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1949年八月建政前夕,针对当时美国政府发布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帝国主义还想团结大陆各种势力时提出的。
中美两国在经历长达近一年的关税大战后,双方没有输赢反都元气大伤,尤其是当白宫宣布川普将与习近平于10月30日在南韩釜山会晤时,外界也将观察:在中国十五五规划时期里,中美关系的是走向继续“冷战”还是“拥抱促和”?从晶片制裁到人权指责再到各种互相围攻式打压,北京开始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对于白宫而言,如何与一个敢于极限耐压的国家交往则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
在这份报告中还提到“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和全面实施‘人工智慧+’行动,用于千行百业。”与中共三中全会的报告相比,对于科技层面的笔墨明显增加,这也彰显了当前中美科技竞争的局面远比外界相像的更加严重。
近期,中国大陆各大高校都在开展一项名为科技创新的比赛,但是与以往相比这类比赛的成果转换均有企业担保,今年直接改为由当地共青团组织负责,并鼓励大学生着眼于国家急需的产业发展内容。同样,对“人工智慧产业”发展十分坚决,要将该技术全面推广到所有的行业,既是调整产业结构,也是直接对美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彻底破除来自美国的制裁”。
全面落实国民待遇:由被动吸引外资转为主动吸引外资真的能实现?
对外开放层面的战略指导也是一大亮点,报告中提到“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品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大陆开始谋求“可持续的外贸经济”形势,改变“由过去由被动的吸引外国人来发展到后续外国人主动的去发展”,将是未来五年在外贸领域改革的关键。大陆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加大进口将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今后的常态,但也要推动出口的平衡发展。
这次四中全会给了西方企业一个大礼包─“推动服务业外资化改革”,即“扩大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外资注入至少让民众多了一份选择,也能更好的驱动国企、央企提升服务品质,但是能否把握住,关键看这些企业自己的能力。
涉台问题笔墨少,共军内部人事震动但并不妨碍未来对台总体战略方向
相较于去年的中共三中全会报告里提到的涉台内容,今年四中全会报告几乎是寥寥数笔,这也更加证实了一点,现阶段中国大陆需要强力发展经济,好积累更多的资本。解决台湾问题关键在于,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如何改变,就像接下来的“川习会”,双方在台湾问题上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是四中全会中特别提及的,从中国大陆网信部门多轮“净网”到那些为民发声的网红博主接连消失,都恰恰说明北京十分注重国内舆论影响对政权的安危。对此,中国政治学者、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邱家军指出,“国家安全是什么?就是人民的向心力。强调国家安全,是障眼法,因为只有说这样的话才上得了台面,而实际上最担心的是政权安全。”
尽管中共四中全会悄然落幕,但是对于大陆民众而言,很少有人感觉到这场会议未来要会否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就像一位北京市民站在瑟瑟寒风中受访时表示,“有钱人在国外消费,一个劲的刺激消费,但大家兜里没钱拿啥消费?我更在乎如何吃饱肚子养一家老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