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川普2.0风雨欲来,为何中国官、民两样情?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的尘埃落定,1月6日美国国会认证川普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为川普与拜登在1月20日进行“权力交接”时做好准备。川普也要开启第二任任期,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许多中国人也在期待川普上台后,会不会像他的第一任期与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战。
北京一直将美国视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加上民进党政府对于美台关系的逐渐改善,越来越让北京感到十分不愉快,这其中之一的就是“解放军军演”、“台湾认知作战”。相反对于北京而言,台湾被认为是“内部事务”,美国不应该插手解决。
这些大型地缘政治冲突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似乎并不是主要关注的议题,更多的人在乎的是未来的关税战和脱钩政策给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台海必有一战”成为许多战争狂热人士的共鸣,这也让北京逐渐对于中美关系的缓和感到十分矛盾。数年来中国将台湾问题作为巩固执政的基石,但是即便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旧存在。
因议题敏感,在北京从事政府智库的高级分析师刘易斯(音)对此认为“川普和他的团队还会对华采取强硬的立场,尤其是加征关税会中国经济带来更大冲击”。
1月15日,中国多地公布了2025年新的经济增长目标,北京、上海、广东分别宣布“5%左右”。浙江目标“5.5%左右”,福建目标“5%-5.5%”。对于处于下行区间的中国经济而言,川普的上台不仅只是关税战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乎所有人的影响。
刘易斯还表示、对普通人影响比较大,比如在个人收入、就业市场这里。包括在台湾问题上,也会有新的变数。刘特意强调了一点“关税战争未来影响的是中国从事外贸的人士,这样出口数据就会很难看,转而政府会特别注重消费环节,这会促使加强对民众基本保障的问题,从而让大家更敢于去消费”。他还表示,中美两国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希望中国也能着重做好自身的事情,打铁还需要自身硬,自己发展起来了,对手才不会那麽刁钻。
一些海外华人对于川普的2.0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此前国际人权组织保护卫士发布的报导,十年间中国人流亡海外、寻求庇护的人数高达100多万人。在川普2.0时代到来,一些分析人士预测,会导致经济和社会治理出现新的拐点。定居义大利的中国财经分析人士刘成昆对此表示“川普上台后,中国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会面临倒闭或者破产的风险,美国是欧洲国家的风向标,川普怎麽做,欧洲会考虑的。这会带来一个实际影响是减少来自中国货物的进口量,导致很多外贸企业面临风险与挑战”。
刘成昆还表示,对于欧美国家的一些高精尖技术也会对中国采取严格的出口措施,会给中国国内产业链带来一定影响,比如涉及“中国制造”的产业集群。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讨论多年,但是中国并不承认存在产能过剩,因为这样可以更多出口来自中国的货物。前不久中国发布的“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供给侧和经济双向循环的重要性。
如果川普加征广泛关税,许多中国民众不会愿失去为购买进口的汽车、智能手机和其他产品花更多的钱。因此,中国许多商品用于出口的质量要远远高于国内市场,导致民众愿意进行“海淘”,同样这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产品更多地是面向国内市场,而不是为了出口的话,民众的生活会更好一些。他还认为“以现在的情况倒不如让许多中国人出来打工,通过劳务输出而创造外汇收入,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当下经济不景气的问题”。
中国在青年就业率持续低迷的形势似乎并没有得到好转,相反越来越多的适龄劳动力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维稳任务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失业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市场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冲突已经逐渐明晰,带来的更多是国家安全的对抗与博弈。
美国当选总统川普提名的国防部长人选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星期二(1月14日)表示“中国是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他表示,如果提名获得确认,他将以高度紧迫感审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力部署,致力于遏制北京在该地区的扩张,同时又要坚持长期政策,维护台海和平稳定,防止各方发生误判。 这样的说法让北京感到十分恼火,对于川普提名的国务卿、新任驻华大使等一系列人选看来,鹰派内阁已经是现实问题。一些来自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在社交媒体上说,“未来中美两国的主战场是台湾,而不是其他地缘政治冲突”。
就在本周二(1月1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对国防部的提名人物海格塞斯提问“对美国是否应该在中国侵台时出兵协防台湾”的看法时,海格塞斯说“美国目前维持的长期承诺已概述在《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及‘六项保证’中,并与总统和国家安全领导人一起评估当前的态势。”他还指出,“美国可以通过维持我们支持台海和平稳定的长期政策协助防止误判。”事实上,中国最高决策层一直在研判未来美国对台湾的新的态度,尤其是《台湾关系法》的实施之后,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尽管如此,虽然在川普2.0时代下,中美两国的交流会出现拐点,但是民间“温存”依旧继续存在。一位来自广东的年轻人在小红书上写道“中美两国人民就因为这样一个奇特且带点荒诞意味的契机,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广泛交流,双方热情友善地打招呼,略微惊讶地发现对方没有长着可怕的獠牙,反而是很质朴”。另外一位来自河北的年轻人写道:“我们这代人见证了历史,就像1979年1月,中美建交;2025年1月、中美人民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