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中国籍雇佣兵被乌克兰俘虏,泽伦斯基“小题大做”?
在中美关税大战如火如荼之际,俄乌战场一事恐早已被关税战所遗忘,近来泽伦斯基称抓获2名中国籍雇佣兵对乌作战,要求北京给解释一事引发舆论哗然。从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和乌当地人士的消息显示,这两名中国籍战俘分别为王广军(河南人)和张仁博(江西人),分别出生于1991年和1998年。不过两人的参战动机乌克兰方面还尚未公布。
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日表示,中方正向乌克兰核实有关的情况,“中国政府始终要求公民远离武装冲突区域,避免以任何形式,卷入武装冲突,尤其应避免参加任何一方的军事行动。”
林剑还表示,泽伦斯基指控“还有更多中国公民协助俄罗斯参战”之说法毫无根据,呼吁乌克兰方面“应正确看待,中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同时,莫斯科当局也否认有中国公民参战的事实。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事实并非如此。” 佩斯科夫称,尽管中国是莫斯科的“战略夥伴和朋友”,但中国在争中持“平衡”立场。
究竟是谁在俄乌冲突上欲盖弥彰?
来自世界各地的雇佣兵参加俄乌冲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包括此前台湾有两名男子加入乌军战死,包括曾圣光和吴忠达。此外,在中国社交媒体抖音上也有一些自称是参加俄乌战争中国人时常通过海外战场的视频赚取流量来博眼球,但是实际上一部分人士确实参与了这场冲突。这其中不乏为俄捐躯的包括网名“典狱长”的河南人徐杭、“仇日小粉红”赵睿以及刘洪伟和刘杰。还有为乌捐躯的则有云南青年彭陈亮,据称也是唯一为乌克兰战死的中国籍公民。
在中国极其严格的出境政策下,外界认为中国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公民出境究竟是干嘛,尤其是近年来对于以出国劳务派遣为由的仲介办理的手续,中国边检(现称“移民管理”)也是对其进行严格审查。然而泽伦斯基的举动似乎在向北京说明一点,中国并未旅行相关承诺,也并没有保持所谓“中立”。在中国另外一个社交媒体小红书上,一些在国内因为举债过多的中国公民也宣称“如果坚持不下去也会去当雇佣兵来还债”。从这方面来看,还是有一定管道从事这些事情。
此外,泽伦斯基在4月9日再次发帖称“根据情报部门掌握的消息,目前至少有150余名中国公民在乌克兰境内为俄军作战,乌方已经掌握了这些人的年龄、在中国住址等身份资讯”。乌克兰总统指责道,“北京知道这些”,并指出“俄罗斯正在中国社媒平台上发布征兵广告视频。”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Tammy Bruce)称这些报导“令人不安”。她补充说,中国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主要支持者”,并向俄罗斯供应导航设备、半导体晶片和喷射机零件等军民两用产品。
乌克兰外长西比哈表示,已召见中国驻乌临时代办,要求对此事件作出解释。此前,乌克兰方面曾表示,朝鲜已派遣数千名士兵协助俄罗斯对乌作战,但是朝鲜当局对此视而不见。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泽伦斯基在与川普的谈判出现各种分歧之后,又希望西方国家将此事作为一种舆论噱头,呼之欲出。从地缘政治的博弈角度来看,希望让川普重回对俄乌的视线。
在海外简中舆论圈内,前央视记者柴静曾采访过一名参加俄乌冲突的中国人士,这么人士称“他2023年持旅游签证从中国飞往莫斯科自愿加入俄军阵营,“金钱是一部分原因”。这么人士承认,许多自愿加入俄军的中国籍雇佣兵起初确实有着“帮助俄罗斯就是帮中国”之动机。”
另外一名叫彭陈亮的中国籍人士已经于去年在当地阵亡,年仅29岁。多方消息证实他2024年初离开中国加入乌克兰的国际兵团,据称此前曾因发表亲乌反俄言论遭中国拘禁7个月。不过,香港《星岛日报》在一篇评论中写道“泽伦斯基小题大做,渲染炒作此事,明显就是试图重新吸引西方媒体与美国的视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上回应,中国公民为俄罗斯作战的报导“令人不安”,又称“中国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中的重要支持者”。
联俄反乌,中国到底有没有保持中立立场?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北京在俄乌战争的事情上表明其立场,但是从民间舆论管控和相关无人机和汽车出口的动作上让外界心生质疑。对于乌克兰方面的言论,中国社交媒体的审核也是变幻莫测,一会紧一会松。也有相关业内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大疆公司将无人机改装后以民用的方式向俄罗斯出口,不过大陆外交部对此予以否认。
尽管北京与莫斯科在政治与经济上关系密切,双方视对方为“老朋友”但中国仍试图对外展现其在俄乌战争中的中立立场,并一再否认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