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订18日在总统府登场的“重大国安情势简报”,因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先后表态拒绝出席而破局,府方在大礼堂架设好的200寸大萤幕,最终“无用武之地”。主动发出邀约的总统赖清德对此表达“可惜”之意,并强调在野政党要共同面对中国威胁。
国安简报最终破局,赖清德为何“可惜”?
回顾这场“横空出世”的“国安简报”,其实是赖总统今(2025)年5月20日在执政周年谈话中提出的想法。其原话是将这场简报视为“促成朝野对话,加强政党合作”的规划,“以国家利益为优先,以守护国家安全为前提”,“坦率真诚交换意见、共商国是”。当时外界本就不看好赖总统的这项“发明”,毕竟朝野对话是他在上任之初就该做的要务,既已拖延了一年的时间,赖总统又是“大罢免”的幕后“影武者”,蓝白领袖岂会天真无邪地配合演出?
不少评论早就把“国安简报”的提议比喻为“鸿门宴”,赖政府干脆不演了,明言其性质为“极机密”,依规定需保密20年,且总统府坚持必须采取闭门会议、不能直播。蓝白主席决定不出席,赖总统脱口而出“可惜”两字,究竟是可惜错失朝野对话的良机?还是可惜痛失“教训”在野党的时机?答案或许不言而喻。
台湾民主政治的先天缺陷,在于缺乏朝野互信的体质,而且后天失调。1995年时任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发起“大和解咖啡”的邀请,却因党内反对而流产,理由是“大和解”被一部分绿营人士视作放弃“台独”之主张。《连战回忆录》也详载了曾遭时任总统陈水扁“突袭”的经纬,2000年10月27日“扁连会”登场,在2个小时的晤谈中,连战陈述了核四解套等看法,结果前脚才踏出总统府,后脚就接到民进党政府宣布停建核四的消息。连战痛批,此举“不仅是毫无诚信,更是对多数党刻意的不尊重”。
人前笑脸人后捅刀,没有下一步的政党和解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这句名言,对台湾民主政治更是讽刺十足。经历“两颗子弹”、在惊涛骇浪中连任的陈水扁,2005年2月24日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台北宾馆举行“扁宋会”,阿扁还以书法家题写“真诚”两字的墨宝做为礼物相赠,当时媒体莫不以“政党和解迈出第一步”来解读。但第一步之后就没有第二步了,不只泛绿阵营痛批阿扁“请鬼拿药单”,不久后宋楚瑜访陆,阿扁竟对外宣称其在美国私会陈云林云云。“扁宋会”不过才经过一年,宋楚瑜便坦言“陈水扁的行为没有信用”。
如今同样少数执政的赖清德,把自己当成“多数总统”一年之后,才赫然想起应该与在野阵营进行对话,不过时机点却极为耐人寻味。毕竟今年4月行政院长卓荣泰才布局了一场朝野会商国是,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一进场,就要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让位,抢坐“C位”。在老柯联手赖主席点燃“大罢免”遍地烽火后,蓝白都成为了“中共同路人”、“习近平代理人”,赖总统甚至在邀约国安简报前,先见了罢团的主要成员。人前笑脸、人后捅刀,尽显其“诚意”。
国安简报之所以破局,在于赖清德与民进党强烈的权力欲望与执念。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还被关在囹圄之中,高龄75岁的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遭裁定再羁押禁见3个月,一副对在野党赶尽杀绝、连根拔起的态势。在毫无信任基础的情况下,“国安简报”会不会成为赖政府另一个追杀在野阵营的诱饵,谁也说不准。
设尽前提注定破局,走上“零和”的不归路
在两岸问题上,同样能看到赖清德的两面手法。嘴巴上说要与对岸交流、善意、对话,声称要透过小两会协商等等,实则有意营造在没有“九二共识”的前提下,陆方还是愿意与我方政治接触的印象。如此司马昭之心,北京会上钩才怪。更何况赖政府拿陆配来开刀,塑造台湾内部的敌我分化,欲彻底切断两岸关系,令其一切的两岸说词,都显得苍白空洞,严重欠缺说服力与可信度。
赖政府执政面临的最大困境,即在于信任危机,而赖总统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问题根本出在自己。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政治算计的味道,重点是还破绽百出,“极机密国安简报”是否意图使人背上“卖台”黑锅的圈套,光是各种质疑不断,从提出的那一刻伊始,便无法取信于人。赖总统这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操作”,唯一说得通的解释,恐怕是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成局的打算,这也完全合乎其心高气傲的本性。
换句话说,所谓的“国安简报”,更像只是为了安抚社会对赖政府不满情绪的虚晃一招。无论是台湾民主政治的前车之鉴,或者是赖清德本人执拗性格,这场设尽前提条件的“朝野对话”,本就注定破局的命运。事后赖清德在民进党中执会上回应,称“政党可以‘竞合’,但不能‘零和’”,更是宛如笑话一般的政治话术。
台湾民主的沉沦与恶化,罪魁祸首莫过于执政者迷失在“零和”赛局之中,大权在握而睥睨一切。赖总统主导的“大罢免”已箭在弦上,早已堵死朝野对话的可能,也早已走上与在野党“零和”的这条不归路。